市场做空者是指透过预测市场价格下跌而获利的投资者。他们透过借入资产(例如股票),然后以当前市场价格卖出,希望价格下跌后再以更低的价格买回资产归还,从而赚取差价。做空者在市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促进价格发现和市场效率,帮助清除市场泡沫,揭露问题有价证券。
那麽在什麽位置做空,哪些有价证券适合做空、是每个做空者在寻求的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市场K线形态排除做空对象,例如:低价位呈波浪形的有价证券,这类对像要麽处于低价洗牌状态、要麽处于低流动性状态。这类有价证券做空风险极大。还有就是高度控盘的有价证券,我们以币圈山寨币来说,许多位居涨幅榜的数位货币通常筹码高度集中在庄家手中,集中程度甚至高达80%以上。这类物件的涨跌幅完全没有规律,呈现出突然上扎针和突然下扎针的态势或者连续一个月呈阶梯状「之字形」上升,然后突然一根针暴跌。对于这类高度控盘的有价证券,无论是做多或做空投资人都应远离。
图1 数位货币REEF 的阶梯型控盘K线走势
所以,对于做空者而言,其目标对像一定是高流动性、价格高点、K线走势正常的有价证券。对于这类物件在有价证券市场中,较流行的看盘策略如:双峰顶策略、艾略特波浪策略、楔形图策略。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理论其核心的逻辑都是当前投资标的物的价格违反了「量价一致」原则。
我们以艾略特波浪策略为例。该策略又称”波浪理论“。是证券技术分析的主要理论之一,由美国经济学家艾略特(Ralph Nelson Elliott)提出。有些交易员用以分析金融市场週期,预测市场趋势。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1871-1948),专业会计师,于1930年提出分析方法,认为市场价格的走势具有特定的形态。 1938年,艾略特发表《波浪理论》,正式提出此理论,并在1946年,他最后的主要著作《自然法则:宇宙的秘密》中进行了最为详细的阐述。艾略特写道「人受制于规律过程,关于人的活动的计算能被投射到未来的某个阶段,这一点我确信无疑」。
在艾略特波浪理论中,有价证券的走势分为1-5和A/B/C共八个浪走势:
第一浪为初始浪,通常价格特别低的标的物,为首次上涨,大阳线为主;
第二浪会有部分投资人撤出,小幅度下跌;
第三波为主力浪,该浪的特徵是量价齐飞,交易量超过往常十倍以上。在K线上展现出大阳柱的特点
第四浪为理性投资人撤退所形成的短暂性下跌,这类投资者认为成交量已经下降,价格已经上涨至合理范围,可以进行套现。
第五浪为非理性浪,这波浪中会出现各种反常现象,如:叫交易额明显小于第三浪,也就是所谓的“量价背离”,在价格最高位的地方出现了基差为负数的情况,合约持仓量,尤其是大户合约持仓量大幅减少但是价格并未出现下降的情况。
第A浪高位初次下跌,这波下跌的特徵是交易量小,有明显的下跌阻力。
第B浪是对第A浪的下跌的反弹或护盘,B浪的特徵是在没有交易量的情况价格上拉,这种现象称为「多头陷阱」。这个过程往往持续很久,在数位货币领域甚至会出现向上短暂扎针现象。在B浪上升过程中投资人需要特别小心。
第C浪即为放量下跌,其特点为跌幅巨大、持续时间长、无任何反弹力量,破坏力极强,如果遇到在放量下跌时有阻力停留则说明当前位于第A浪的子浪当中。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三浪主力浪和第五浪非理性浪最容易识别,我们只要看是否存在量价一致性即可。至于第C浪的放量下跌,由于其一旦出现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跌,即使知道了也已经为时已晚。所以对于做空者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对辨识A浪和B浪的辨识。
图2 数位货币ENA的走势,空头在红框位置会判断失误造成后续被拉爆
在实际K线中A浪的表现形态各不相同,有的是在高位点上突然下跌,然后进入高位横盘状态;有的则是在高位形成上下波动状态,而B浪有些情况是在没有交易量的情况下突然拉升到之前的最高点,然后缓慢下跌。有的甚至会突然向上扎针出现翻倍型态后砸盘进入第C浪。
对于空头来说,很多的损失出现在将B浪识别成C浪,一旦超过12个小时没有出现放量下跌应当快速撤退,或将空单设置在横盘下面。防止更大的上升。
V型翻转的防范
V型翻转是常见的金融盘面现象,通常是发生在大跌之后,例如一个数位货币在当日下跌20%进入横盘之后,大概率不会继续下跌,此时K线15分钟线中如果出现三根以上的下影线及布林带换轨则表示有出现V型翻转的可能。此时应保持高度警惕,此时出现的可能性如下:
V型翻转。显示目前下跌为A浪下跌而非C浪,盘面即将出现B浪回升;
低位横盘。表面目前多空力量达到平衡处于止跌状态,该状态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未来走势则为不确定;
无论出现哪一种此时对于空军而言,都应立即空仓以防产生经济损失。
对于V型翻转这类行情其存在以下几种前兆:
之前的下跌为15m」之字形「下跌;
下跌幅度相对较大;
市场处于狂热状态。